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新闻暗规则》:揭示互联网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致力于分析现代媒体真实运行规则的《新闻暗规则》一书近日引起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
  作者在访问了众多美国学者、民众和媒体后,针对现代传媒在互联网冲击下发生的嬗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过去一百多年的新闻生产-传播-广告-利润模型是否还有未来?过去一百多年的跨国集团主导、上市公司为主体、公司化新闻为主要模式的现代新闻业是否到了终点?过去一百多年的大众传媒体系在面对数字化造成的个体参与、个人传播、个性表达的新舆论场时如何解构与重构?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闻暗规则:互联网并未改变的一切》,在对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运作模型、权力模型、传播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一方面,现代新闻业走过一百多年商业化、公司化、广告主导的经营道路后,在新世纪来到数字化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新闻模式和舆论场的重塑。另一方面,互联网并未改变新闻业业已存在的规则,进入网络时代,游戏仍然由那些“暗规则”操纵。
  《新闻暗规则》提出,如同宇宙中90%以上的暗物质、暗能量,无法被直接观测,却决定着宇宙的形成与变化一样,新闻从来就不是真空中的事业。现代新闻业,是一项充满利益角逐,不断在生存、利润、关系、娱乐和自身能力漩涡中打转的社会实践。公司化经营、广告主导、二次销售模式这些现代新闻业的基本要素,在塑造了它一百多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构成其内生的悖论,使新闻业的巨大泡沫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暗规则。在分析媒体与政治关系时,作者更具体提出了“雇佣新闻”、“媒介金钱”、“既有价值”三种媒体模型,值得业界深入思考。
  在主流媒体的黄金时代,传媒内在的问题因为广告业的繁荣、资本市场的追捧、公众的别无选择而得以掩盖,现在,数字化摧毁了广告泡沫,金融危机打碎了资本泡沫,商业化新闻业更丧失了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现代新闻业的种种矛盾与悖论被暴露于阳光之下。作者认为,人们在讨论报社的关闭、电视的裁员时,更应看到,伴随着大量非营利新闻事业的出现,伴随着媒体政策的大辩论,整个新闻业正在进行一场重大变革与系统反思。
  《新闻暗规则》以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新闻大国和最典型的现代新闻业作为主要解剖对象,同时关照发生在中国的媒体现象,提出了现实思考:在微博微信上“跑”的,究竟是所谓新新闻主义声称的自媒体产品,还是那些原本就“跑”在或者原本应该“跑”在报纸、广播、电视、专业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的媒介上的内容?
  王学锋长期从事报纸新闻工作,又是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关注者,两种经验下,在他看来,网络其实已经是媒体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或者说是它们的另一张脸,大多数网民的声音仍然如繁星般散落在夜空,它们有些极具光亮,但却因为位置的原因而无法进入公众议题视域。从另一个方向看,正在成长的已经是不再需要大众传播的一代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世界,大众价值和大众规范需要通过他们为自己所设定的一个个大V、好友、微信群、朋友圈才能与之相接触,过去的递级传播现在正同步发生。如《新闻暗规则》所指出的,技术正在制造新的把关机制,它让你过去的喜好成为了解世界和接受信息的标准,我们由此获得的不是均衡的信息,而是不断重复自己喜好的垃圾信息。新技术正在形成新的“数字泡沫”。网络和技术形成的冲击,也在破坏新闻业的社会责任基石。越来越多的整合者,越来越少的原创者,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越发多姿多彩还是日渐刻板单调??
  《新闻暗规则》并非只是在提出问题,它更提出了独立思考:互联网并没有改变游戏,对每一个生活在一定人群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他最需要的是与他有关的信息,商业化的大型传媒把地球变平的同时,另一种趋势正在使地球更像一个个小村落,我们居住在村落里,既共享大型传媒的地球村文化,也分享小村落的个性化氛围。
  作者指出,正在发生的,是传统媒体生与死之上,少有人注意到的更深刻变革:新闻业并不天然地就是一种“产业”、一种“行业”,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和它们所从事的传播,将被归入“社会组织”或者“公共利益组织”之列,作为社会的整体和组成这一整体的不同分群,都将谋求拥有自己的公共利益新闻平台,并且愿意为它们的生存提供资金、资源。媒体作为社会群体的表达平台,脱离其直接的广告经营属性和由此导致的商品属性,成为平衡社会力量和群体的公共组织,在这一框架下,才有可能找到主流价值观与现实利益观的平衡,找到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平衡。(林荧章)
上一篇:理想的治理者——读《理想国》
下一篇: 《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