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75年瓦特改造蒸汽机,第二次始于19世纪末的电气化革命,第三次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而改变世界发展进程、 助力全人类发展目标、席卷世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了。

  这一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无论是移动网络和传感器,还是纳米技术、大脑研究、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辅助效用均是此次工业革命涉足的领域,而这样的组合势必产生强大的联动力量。此外,此次工业革命不再是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革新,它是整个系统的创新。这场革命将对经济、商业、政府、包括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将以何种方式革新现代商业模式?政府又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如何激励公共与私营部门就技术革命问题开展相关合作?中国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崛起?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施瓦布教授最新力作《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16年6月出版。在该书中,施瓦布教授最权威地解读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所推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我国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但像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丰富的同时,这次革命也给个人以及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本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撰写的新著是每个关心自己、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人必须仔细阅读和深思的书。”

    [书籍信息]



  书名: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

  作者: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6年6月出版

    定价:45元


  [内容介绍]

  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

  在这本书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在当前阶段,中国也面临着传统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重大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全面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必将是角逐未来世界的重要砝码。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其一系列开放创新,必将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作者介绍]

  克劳斯•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1971年,施瓦布在其出版的《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多方利益相关者”概念。他认为现代企业管理不仅要为股东服务,也应兼顾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才可实现基业长青。同年,在此概念引导下,施瓦布创立世界经济论坛,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公私合作平台。

  施瓦布拥有弗里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72年,他成为日内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荣获多项国内外荣誉。

   [编辑推荐]

  改变世界发展进程, 助力全人类发展目标,席卷世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

  前三次工业革命酝酿了几十年之久,而如今这场革命如海啸一般迅速席卷了我们的生活。这一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无论是移动网络和传感器,还是纳米技术、大脑研究、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辅助效用均是此次工业革命涉足的领域,而这样的组合势必产生强大的联动力量。此外,此次工业革命不再是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革新,它是整个系统的创新。这场革命将对经济、商业、政府、包括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不能缺席的一场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很早觉醒,但也只搭上了列车的后半节。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土市场大、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储蓄率高等优势,但制度是否成为制约创新的桎梏,产业发展是否能跟上技术的步伐,能否在当下把握住机遇在此次革命浪潮中崛起至关重要。 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可不读这本书。

   全方位,立体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施瓦布教授权威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详细介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后果和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利用本次工业革命为共同利益服务。此外,它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技术革命的全面性、速度及其全 方位影响,构建技术革命的思维框架,列出核心问题与可能的应对措施;并提供一个平台,激励公共与私营部门就技术革命问题开展相关合作。


  [各方推荐]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我国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但像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丰富的同时,这次革命也给个人以及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本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撰写的新著是每个关心自己、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人必须仔细阅读和深思的书。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正如施瓦布教授在书中指出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各行各业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看,决定一家金融企业能否真正屹立不倒且基业长青的,不仅是技术本身,而是能否在恪守金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来变革思维、改进管理、创新模式,创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姜建清


  企业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掌握技术核心,正如施瓦布教授在书中指出的,如何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断寻求创新,真正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 格力集团董事长 董明珠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技术的融合,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认识和理解这次革命需要跨界思维,而克劳斯•施瓦布先生是最好的解读者。

  ——财新传媒总编辑、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媒体理事会成员 胡舒立


  以互联网承载的新技术融合为典型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从速度、深度和广度上深刻地影响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及政府、私营企业、民间机构、广大民众等各个主体。积极拥抱变革才能顺利赢得发展。施瓦布教授用他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洞察力描绘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机遇与挑战。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更庆幸施瓦布教授及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可以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未来的思考之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青年领袖 李晓东


  要想更加准确地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趋势和影响,本书是值得细读的一部力作。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议题组副主席 隆国强


  本书从全球视野观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特点,预测其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视角,值得广大读者期待。

  ——清华大学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电子科技的未来”议题组成员 魏少军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

  从工业4.0 到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第二章 驱动革命的三驾马车

  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

  技术引爆点 026

  第三章 颠覆性影响

  经济:爆发式增长和就业困境

  企业:不改变就灭亡

  放眼国家和全球

  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无孔不入的技术

  未来之路

  迎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4种智慧

  展望2025 !深度变革

  变革1:可植入技术

  变革2:数字化身份

  变革3:视觉成为新的交互界面

  变革4:可穿戴设备联网

  变革5:普适计算

  变革6:便携式超级计算机

  变革7:全民无限存储

  变革8:万物互联

  变革9:数字化家庭

  变革10:智慧城市

  变革11:运用大数据进行决策

  变革12:无人驾驶汽车

  变革13:人工智能与决策

  变革14:人工智能与白领工作

  变革15:机器人与服务

  变革16:比特币和区块链

  变革17:共享经济 167

  变革18:政府和区块链

  变革19:3D 打印与制造业

  变革20:3D 打印与人类健康

  变革21:3D 打印与消费品

  变革22:定制人类

  变革23:神经技术

  致 谢

  注 释

  致中国读者


  尽管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系统性方法,动员国际社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迫使我们反思国家的发展方式、组织创造价值的方式以及人类自身的意义。我认为人人都有责任塑造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使创新和技术以人为本,并服务于全球公共利益。

  为了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汇聚政界、商界和科技领域的最优秀人才开展精诚合作。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制订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充分具备了成为时代先锋和全球领头羊的条件。教育、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将成为推动进步的关键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支持这一进程,并吸引中国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参与论坛在全球持续开展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与行动倡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的各主要领域,全世界都期待中国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国际合作,完善相应体系,从而管理好此次转型进程,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取得最大成果。

  另外,世界经济论坛通过每年在大连和天津两个城市轮流举办新领军者年会,汇聚最有创意的杰出人才开展高端、深度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继续推动并提高大家对所有关键议题的了解,这正是本书力求达到的目标。衷心感谢大家与我共同踏上这一激动人心的非凡旅程!

  谨此致意!

  克劳斯· 施瓦布







  前 言

  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挑战,其中最严峻、最重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理解并塑造本次新技术革命,这不亚于人类的一次变革。这次革命刚刚开始,正在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互相关联的方式。无论是规模、广度还是复杂程度,第四次工业革命都与人类过去经历的变革截然不同。

  我们尚未完全了解这次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广度。仅以移动设备为例,如今,移动设备将地球上几十亿人口连接到了一起,具有史无前例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并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此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另外,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出人意料地集中出现,涵盖了诸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无人驾驶交通工具、3d(三维)打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储存、量子计算等诸多领域。尽管其中很多创新成果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在物理、数字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推动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并不断融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1,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社会层面的一个范例是,我们的工作与沟通方式,以及自我表达、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同样,政府、各类组织机构以及教育、医疗和交通体系正在被重塑。如果我们用创新的方式利用技术,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产、消费体系,我们就有望为环境再生和保护提供支持,避免因外部效应产生隐性成本。无论从规模、速度还是广度来看,本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都具有历史性意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我们尚不清楚本次工业革命将如何推动各行业变革,但变革的复杂性和各行业的互联性表明,国际社会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界、商界、学术界和公民社会在内,都有责任共同努力,加深对新兴趋势的理解。

  为了塑造一个反映我们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美好未来,共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对下列问题形成全面了解并达成全球共识:技术正在如何改变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技术正在如何重塑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

  这些改变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人类在其发展历史上从未迎来如此美好的前景,也从未面临如此严峻的风险。然而我担心的是,决策者们往往囿于传统的(非颠覆性)线性思维,或者过于关注眼前的危机,而难以对影响未来的各种颠覆和创新力量进行战略性思考。

  我知道,一些学者和专业人士认为我所讨论的这些进步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但在我看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具有自身特性的第四次革命,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速度: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而且新技术也在不断催生更新、更强大的技术。

  广度与深度: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这些技术正给我们的经济、商业、社会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它不仅改变着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式,甚至在改变人类自身。系统性影响:它包含国家、公司、行业之间(和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的变革。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本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门读物”。本书介绍了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后果和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利用本次工业革命为共同利益服务。本书适用于所有对未来新事物有兴趣,并致力于利用本次颠覆性变革的机会,塑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人。

  《第四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技术革命的全面性、速度及其全方位影响;

  • 构建技术革命的思维框架,列出核心问题与可能的应对措施;

  • 提供一个平台,激励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就技术革命问题开展相关合作。

  总之,本书旨在强调技术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方式。技术并非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个外在因素。我们不必囿于“要么接受,要么拒绝”这样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相反,我们要把握这次剧烈的技术变革机会,反思我们的本质与世界观。我们越深入思考如何利用这场技术革命,就越能审视自身以及这些技术所催生的潜在社会模式,我们也就更有机会推动革命的发展,从而改善世界状况。

  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赋权于民并以人为本,而不是去人性化并造成社会分裂,这绝非是某一个利益相关群体或行业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工作,也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任务。这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和全球性,意味着它会对所有国家、经济体、行业和公众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跨越学术、社会、政治、国家和行业的界限,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多方合作。这样的互动与合作,对于国际社会就第四次工业革命形成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统一认识必不可少,它能让所有个体、群体和地区都能参与当前的转型进程,并从中受益。

  本书包含的许多信息和我本人的分析都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持续开展的项目与倡议,并且在论坛近期的活动中得以完善、探讨和质疑。因此,本书也为世界经济论坛提供了一个未来行动框架。我也从与很多人的对话中获得了灵感,他们有的是商界、政界和公民社会领袖,有的是技术先锋与年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一本源于群体智慧的书,是世界经济论坛众多社区共同的智慧结晶。本书前半部分有三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情况;第二章介绍了一些具有变革能力的主要技术;第三章深入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政策挑战。在本书后半部分,我针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塑造并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书摘]

第一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


  从工业4.0 到第四次工业革命

  “革命”一词指的是突然出现的剧变。革命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每每出现新技术,出现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人类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便会发生深刻变革。如果以历史的长河作为参照,这些突然发生的变革可能要持续很多年才能全面展开。人类生活方式的首次深度转变大约发生在10 000 年前。当时,通过驯养动物,我们从采集时代过渡到了农耕时代。这次农业革命使畜力和人力得到了结合,推动了生产、运输和交通的发展。此后,粮食产量逐步增加,有效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类聚居地面积的扩大,并由此催生了城市化和城市的崛起。继农业革命之后,到了18 世纪下半叶,一系列工业革命相继而来。这些革命标志着肌肉力量逐渐被机械力量取代,发展到今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认知能力的提高正在促进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 年延续至1840 年。由铁路建设和蒸汽机的发明触发的这次革命,引领人类进入机械生产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 世纪末,延续至20 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生产应运而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一次革命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因为催生这场革命的是半导体技术、大型计算机(60年代)、个人计算机(七八十年代)和互联网(90 年代)的发展。

  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定义和学术观点,我有理由认为,我们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这个世纪之交,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

  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数字技术正变得更为精深,一体化程度更高,由此正在引起各国社会和全球经济发生变革。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埃里克· 布莱恩约弗森(erikBrynjolfsson)和安德鲁· 麦卡菲(andrew Mcafee)两位教授在2014 年合著的同名著作 中,将本阶段称为“第二次机器革命”2。书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拐点上,通过发展自动化和生产“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些数字技术的影响力将得到全面发挥。

  在德国,关于工业4.0 的探讨方兴未艾。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1 年的汉诺威工业展上提出,它描绘了全球价值链将发生怎样的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推动“智能工厂”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实现虚拟和实体生产体系的灵活协作。这有助于实现产品生产的彻底定制化,并催生新的运营模式。

  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限于智能互联的机器和系统,其内涵更为广泛。当前,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破风起云涌。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它们横跨物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的互动,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几次革命有着本质不同。

  在这场革命当中,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要远远超过前几次革命。事实上,在世界上部分地区,以前的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之中。全球仍有13 亿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也就是说,仍有17%的人尚未完整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如此。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就是40 亿人,仍无法接入互联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纺锤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它走出欧洲、走向世界花了120年。相比之下,互联网仅用了不到10 年的时间,便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革命。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技术创新,是决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私营部门都要发挥自身作用,对技术创新持包容性态度,不过同样重要的是,普通公众也要看到长远的效益。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蕴含的能量、影响力和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前三次革命。不过我个人也担心,一些因素或将阻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得到有效、全面释放。这种担心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但我认为,目前各方面的领导力水平还不够,对正在发生的变化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结果,不管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用于管理创新成果的传播、减缓颠覆性影响力所必需的制度性框架远远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缺位。

  第二,国际社会尚未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积极、一致的统一认识。如果我们想为形形色色的个人和群体赋权,避免公众抵触当前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这样的统一认识必不可少。


  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技术和数字化将会改变一切,这个观点是本书的创作前提。“这次不同了”是一个被滥用甚至经常错用的金句,但基于本书,这句话却是非常恰当的。简而言之,各项重大技术创新即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壮阔、势不可当的巨变。正因为这场变革规模极大、范围极广,所以目前的颠覆和创新才会显得如此激烈。如今,创新的发展速度和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airbnb(空中食宿)、优步和阿里巴巴等颠覆者,几年前还籍籍无名,但如今早已家喻户晓。问世于2007 年的苹果手机,如今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截至2015 年年底,全球智能手机总量更是多达20 亿部。2010 年,谷歌宣布研制出首辆无人驾驶汽车。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许多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速度只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方面,规模收益也同样惊人。数字化意味着自动化,自动化反过来意味着企业的规模收益不会递减(至少递减的部分会少一些)。为帮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这个道理,我们拿1990 年的底特律(当时主要的传统产业中心)与2014 年的硅谷做一个比较。1990 年,底特律最大的三家企业的总市值、总收入和员工总数分别为360 亿美元、2 500 亿美元和120 万人。相比之下,2014 年,硅谷最大的三家企业的总市值高达1.09 万亿美元,其2 470 亿美元的总收入与前者不分伯仲,但它们的员工数量仅约为前者的1/10,只有13.7 万人。3与10 年前或15 年前相比,今天创造单位财富所需的员工数量要少得多,这是因为数字企业的边际成本几近为零。此外,在数字时代,对于许多供应“信息商品”的新型公司而言,其产品的存储、运输和复制成本也几乎是零。一些颠覆性的技术企业似乎不需要多少资本,就能实现自身发展。比如,instagram 和Whatsapp 等公司并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这些企业不仅改变了资本的作用,还提升了自身业务规模。这一点充分表明,规模收益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并影响整个系统的改革。

  除速度和广度之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不同技术相伴相生,催生出许多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有形创新成果。比如,数字制造技术已经可以和生物学相互作用。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正在将计算机设计、增材制造、材料工程学和合成生物学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系统,实现微生物、人体、消费产品乃至住宅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制造出(甚至可以说是“培植出”)的物体具有持续自我改变和调整的能力(这是动植物的典型特征)。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中,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指出,以当今计算机的聪明程度,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几年后它们会有怎样的应用。从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到虚拟助手和翻译软件,人工智能(ai)随处可见,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既得益于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也得益于我们现在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不论是利用软件发现新药,还是利用算法来预测人的文化喜好,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留下的都是像“面包屑”一样的数据,许多算法是有能力学习这些数据的,所以才有了新型的“机器学习”和自动发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让“智能”的机器人和计算机实现自我编程,从基本原理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所谓的智能助手是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苹果公司的siri 语音服务等应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技术的威力。要知道,智能个人助手出现的时间不过才两年而已。今天,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机交谈将很快成为常态,技术专家所说的“环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也将成为现实。利用环境计算技术,机器人个人助手可以随时记笔记并回答用户提问。未来,我们的设备将对个人生活产生更大影响,这些设备会聆听我们的想法、判断我们的需求,并在必要时主动为我们提供帮助。


  不平等将成为系统性挑战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挑战,其中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尤其令人担忧。不平等现象加剧所带来的挑战很难量化,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以创新与颠覆对我们生活水平和福祉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最大的受益者似乎还是消费者。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一批新产品、新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在不产生任何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效率。如今,预约出租车、查航班、买产品、付费用、听音乐、看电影——所有这些事务都可以远程完成。技术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让我们生活得更为轻松,也提高了我们的总体工作效率。我们用来阅读、浏览、通信的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其运算能力相当于30 年前5 000 台台式电脑的运算能力总和,且其存储信息的成本逐步趋近于零[20年前,存储1GB(吉字节)数据的年费高达10 000 多美元,如今平均仅需不到0.03 美元]。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显然主要落在了供应方身上,即劳动和生产领域。过去几年间,在绝大部分最发达的国家以及中国等快速发展经济体中,劳动力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均有大幅下滑。这当中有一半是因为创新驱使企业用资本取代劳动力,导致生产设备相对价格出现下滑。5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创新者、投资人、股东,这正是工薪阶层与资本拥有者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原因。这一现象也导致很多工人对未来失去希望,认为其实际收入这辈子不会有起色,而他们子女未来的生活也不会比他们这代人更好。不平等现象加剧以及人们对不公正的日益担忧是个巨大的挑战。

  对此,我将在第三章中专门留一定篇幅探讨这个问题。此外,所谓的平台效应也在加剧利益和价值向少部分人手中集中。平台效应指的是以数字业务为主的组织通过打造网络平台,匹配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买家和卖家,从而获得越来越大的规模收益。

  平台效应导致的结果是,为数不多但势力庞大的几家平台主宰了市场。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消费者而言。通过这些平台,消费者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和更多的便利,同时支付更低的成本。然而,这些平台的社会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要避免价值和权力落到少数人手中,我们就必须设法平衡数字平台(包括行业平台)的效益与风险,确保其开放性,并为协作式创新提供机会。

  这些影响我们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一旦发生,便很难消除,哪怕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全球化进程,也很难消除其影响。对于所有行业和企业而言,问题不再是“我是否会被他人颠覆”,而是“颠覆会何时到来,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对我和我所在的组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颠覆在实实在在地发生,我们也无法逃避其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颠覆来临时就毫无招架之力。我们有责任确立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引导政策选择并实施变革,让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所有人的机遇。

上一篇:《新闻暗规则》:揭示互联网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下一篇: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文化发展史》评介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