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廊坊市第二期“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启动仪式在广阳区举行,来自广阳区各乡镇、街办处和区直部门的7名优秀宣讲员进用生动的语言,为在场的200余名各界代表描述了自己的“中国梦”。 (来源:长城网)
做有激情、有思想有风格的教育追梦人
廊坊市第六中学教师 何金英
1987年8月,刚满18岁的何金英师范毕业,踏上讲台,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活。而今,已在粉笔生涯中度过了28个春秋,可以说何老师把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光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所爱的教育事业。这其间奉献的妙趣、奉献的艰辛、奉献的收获使何老师相信自己的选择,也正是这至今无悔的选择支持着她立足三尺讲台,并乐此不疲。
从教28年,何老师无时不在学习,一路披荆斩棘,探索追寻。斩旧有的、僵死的、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以相信学生为前提,通过解放学生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教育之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何老师曾经把语文课上到商场里,让学生和营业员学习介绍商品,掌握说明文的实际应用,从而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语文课上到公园里,组织赛诗会、即兴口头作文竞赛,不仅仅使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原来可以更美的,从而感受生活的诗情画意。近两年来,何老师探索不止,又设计出了简单实用的学生《学习效率手册》。因此,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变得兴味盎然、轻松而高效。廊坊电视台以“和魔法师在一起”为题介绍了她的做法。 何老师连续三年在全区中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会上作专题讲座。被廊坊师范学院聘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讲教师。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自2010年之后,何老师在教学上做了更加大胆的改革尝试,让课堂变得更加优质而高效, 何老师的课是怎么上的呢?很简单,每单元精讲一课,每种文体精讲一课,不但将知识更要讲方法,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样一来,每本书只讲五六篇,把更多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用时大大较少,效率大大提高,能力大大增强,兴趣浓厚到每节课孩子们都欲罢不能。每节课堂上何老师在下课时都评选课堂好声音。每天上午大课间带领学生一起吃苹果,每天中午自习都进行语文的听说速记训练,每周都举办“我是未来演说家”演讲活动,每两周学唱一首歌,每月看一场电影,每学期搞两到三次大型班级活动,比如,“老师去哪儿”主题活动,已经搞了四期,模仿中央台搞汉字听写大赛和成语大赛,假期开设网络微课堂,只要有流量有whfi,一切ok,有的学生趣谈,电视上火的节目别让何老师盯上,盯上保证拿过来。2014年11月何老师开始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课本之外的第二套语文教材 ,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一共举办了四期,第一次叫“永远的神话”,第二期叫“致敬先贤”,第三期叫“诗意中国”,第四期叫“民族脊梁”,廊坊零距离报道了读书交流会的盛况。生活中教、活动中学,教在有心 、学在无意,环境濡染 、榜样诱导是何老师教育技巧的高度概括。
二、从体验中升华经验
在班级的集体生活方面,何老师还坚持小组为核心精心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生从中学到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训练了活的能力;开发了无穷无尽的潜能,锤炼了钢铁般的意志。如:组织“感恩母亲”班级文化美食节、组织“我是最棒的’英语戏剧节、拟“感动中国”组织“感动班级”年度人物评选、举行“放飞梦想-五四”青春诗歌朗诵会、举办民俗文化展览、个人收藏展示、成立小小班级电视台进行每周班情播报、开展“军民共建”30公里野营拉练等活动。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渔场”中练习“捕渔”,收获颇丰。体验中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协调,学会了合作;体验中他们体验了成功,收获了经验;体验中他们品尝了失败,积累了教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巨大进步,家长们感激之至,他们自发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为班级活动保驾护航。
整个班集体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进步,整个集体也就跟着不断完善。学生在集体中互相帮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班级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班集体、市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区级先进班集体、校级一日常规检查优秀班集体。 廊坊电视台“廊坊新闻”“百姓故事会”“廊坊零距离”“阳光会客厅”等多个栏目组及《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廊坊广播电视报》廊坊传媒网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班级的先进事迹。何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省级骨干教师、市名师、市明星教师、市十大新闻人物、市十大杰出女性、市青年岗位能手、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廊坊市首届“好教师风采大赛”获得一等奖、市委统战部党外优秀知识分子,广阳区首届区长特别奖、广阳区管拔尖人才、优秀班主任,因成绩突出连续七年被广阳区人民政府记三等功、嘉奖。2014年9月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首届十大教育追梦人”,现任五届廊坊市政协委员、政协广阳区第三届常务委员。
三、从小我升华大我
在经济大潮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教师职业的奉献与风险同在,百年育人与急功近利的速成展开了pk大战。 但是身处教师之家的何老师却独守教师职业的清高与儒雅,珍视带给她生命活力的教师情结与缘分。她快乐地耕耘、默默地等待、静静地享受。
女儿的高三她的初三
2010年,对于何老师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女儿在离家六百里地的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就读高三,面临高考,自己所带的初三班级面临中考。如果把他们比成一副担子上的两个箩筐,那么,就一个母亲而言,装着女儿一个人的这个箩筐丝毫不比装着一个班级学生的箩筐轻;如果就老师的角度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结果可以是另外一种答案。那段日子,每天面对学生,何老师时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爱生如子,我真正做到了吗?每次和女儿通电话,在询问完她的学习、生活之后,总是这样鼓励她说:“我坚信我多年倡导和奉行的自主学习理念一定会在你的身上开花结果,你一定是我最优秀的弟子。”在何老师的鼓励下,女儿顺利通过了高考,以超出一本分数线35分的好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何老师从始至终没有因此耽误过一天工作。何老师的行动感动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学生们以此为榜样,发扬刻苦拼搏的奋战精神,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市前十名有她班四名,全班一半以上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何老师向社会及所有关心她的人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舍名利方得此乐
当何老师舍小家顾大家,献身教育事业的行为,在当地被广大家长传颂之时,各种荣誉相继到来,2009年,通过全民参与投票何老师被评为廊坊市“十大新闻人物”、 “廊坊市巾帼十杰”、荣获区政府颁发的广阳区首届“区长特别荣誉奖”;上级领导也有安排让何老师从事教育行政工作,有提拔重用之意;很多社会办学机构重金相聘业余兼职授课。面对社会的认可、人们的赞扬、领导的关怀、金钱的诱惑,何老师没有飘飘然迷失自我,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和价值所在,用何老师自己的话说,她要把自己做成“百年老店”,就要恪守教师职业的清贫与纯朴;坚守教育的阵地,首先就要不为名利所累。因为她知道,在初一新生入学期间,有近五百人托关系选择她的班级,校领导因此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因为她知道,教育要想成功,培养优秀的教师是当务之急!所以,何老师没有借助名师招牌营私利,而是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多次为各地市青年教师义务作教育教学专题辅导讲座,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整体提高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无私地与同行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刷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成绩,何老师更不忘给自己充电,不放弃任何一个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近三年,何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四次到山东学习,三次到北京学习,两次到上海学习。很多人不解的对她说:“像你这样的老师,送上门的外快不挣,一个假期还得自掏几千块钱去学习,真是少有。”何老师微微一笑:“在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里收获成绩、让更多的人受益才是我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教育,不舍名利不得此乐。
在学生眼中,何老师是教师,更是一本益于学生成长的教科书。何老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誉观通过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诠释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她经常这样说:教育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不做警察、保姆、教书匠,要做学生心中的领头雁、孺子牛、智多星,做学生心中的教育家,做家长的益友,这是我身为人师的奋斗目标!追梦,我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