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百姓故事汇】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董佳音

无声处的佳音

我工作在一所特殊的学校,我的学生有的听不到声音,与人交流只能通过手指的舞动;有的看不到色彩,只能在黑白中摸索前行……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依然深深热爱着自己平凡又特殊的工作。

记得我第一次担任聋班的班主任,带的就是新生。刚刚来到学校的孩子们只有六七岁,生活上不能自理,哭、闹、想家,有的孩子甚至是第一次走出家门,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但要在生活上悉心照顾这些孩子,更要在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上下足功夫,让他们尽快独立起来。

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带领孩子们穿衣叠被、整理内务、打扫教室,和他们一起上课、做游戏。晚上常常等到孩子们睡了,我才独自踏着月色走上回家的路。就这样,在生活的点滴中和他们建立感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和妈妈一样,是可以依靠的人。

在我们的课堂上,可能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更多的是老师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到鼻梁、嘴边、声带处,这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振动、气息、力量来掌握发音的位置。就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当家长们听到孩子含混不清地叫出“爸爸”“妈妈”的时候,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而我们虽为老师,在这一刻也是幸福的。用世间最平凡的爱让他们感受真情、真爱、尊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用一双可以洞察聋生心理的眼睛去扫描他们心里的每一个角落,用一颗挚爱的心去读懂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深深体会到:那个无声的世界不会孤单、寂寞,而是充满了爱。

大爱无言,无声之处更有别样的佳音!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张培兰

为你岁月静好 我愿负重前行

在文安,有一个公益组织——山鹰救援队。无论祖国的哪一个地方有危难,他们都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地去抢险救援。身为山鹰救援队支部书记兼队长,高红涛更是一马当先,常年奔波在公益救援的路上。

今年7月,一场无情的洪水席卷了河南。21日,山鹰救援队的救援艇进入受灾村庄。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困在这里两天了,年轻妈妈母乳不够,孩子饿得一直哭。高红涛立即拿出用防水冲锋衣包裹的食物给他们充饥,夫妻俩十分感激,哽咽着说:“感谢恩人,救了我们一家。”

22日,在转送受灾群众返回途中,一条救援船被强大的水流瞬间冲去下游,“不好,危险!”高洪涛大喊一声,然后直接跳入水中,拼命追赶着救援船。可过腰齐胸的洪水太猛烈,一个激流把他给淹没了……10分钟、20分钟、40分钟过去了,依然不见他的踪影……铁骨铮铮的山鹰汉子们哭了一个小时后,高洪涛回来了!他还带回了救援船,船上的百姓安然无恙!浑身是伤的高洪涛笑着说:“阎王爷跟我抢人命,我赢了!”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忠诚履职、率先垂范,高红涛用党性和生命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高洪涛这样的“好人”,在危难面前冲锋在前,将正能量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下去,将大爱无私的精神印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声音:为你岁月静好,我愿负重前行。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张亚伦

追 凶

我叫张亚伦,是廊坊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的一名刑警。

干刑警12年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9·9”案件的成功告破,将潜逃20年之久的命案逃犯抓获归案。

2000年9月9日晚,廊坊开发区四海路夜市发生一起命案,烧烤摊摊主刘某怀疑客人张先生的结账款是假币,双方发生冲突。冲突中,刘某持刀刺中张先生颈部致其死亡。当晚,犯罪嫌疑人劫持出租车逃离河北,这一逃就是20年。

在刘某潜逃的20年中,抓捕工作始终没有中断。2019年6月,市公安局集中对命案积案进行专项攻坚,分局党委落实上级部署,抽调精干警力成立“9·9”专案组,我受命担任副组长,负责整个案件的侦查工作。3个月里,我们跑遍了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克服重重阻力,采集了大量数据,并据此刻画出了刘某的生活和性格画像。另一方面通过警务新科技、新手段,对采集来的可疑数据进行反查反证。

上海、张家口、徐州,辗转多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追查到底。

在徐州,经过连续10天的跟踪蹲守,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就是他!因为那张黑白照片早已刻入我的脑海。那一刻根本没有时间让我们商量和迟疑,也没有机会思考个人安危。20年的不懈努力、苦苦追索,终于要完成使命,这起沉积了二十年的命案终于告破了。

作为一名刑警,我永远绷紧冲锋在直面犯罪第一线的那根弦,用铁一般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过硬本领、纪律作风,铸就斩邪除恶利剑,为祖国,为人民,撑起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张猛

风雨同舟 冀豫同行

我叫张猛,是国网廊坊供电公司的党建工作主管。今年7月,河南遭受持续暴雨,郑州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作为援豫供电抢险队伍的一员,有幸经历了郑州抢险复电的全过程。

今年7月20日晚上,新闻里播出了关于郑州暴雨、群众受灾的报道。7月22日下午,我接到了紧急驰援河南抢险救灾的命令。在接到紧急通知3小时后,廊坊供电完成了车辆、人员、物资的集结,共计160余名员工,21台应急车辆组成抢险队伍连夜奔赴郑州。

23日凌晨2时,先头部队经过8个小时跋涉,到达郑州。顾不上休息,领队袁力就赶到了城西供电部,了解情况对接任务。然而巨大的困难正等待着他们——配合人员短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想要准确找到地下电缆的位置简直像找宝藏一样艰难,水淹过的设备也有漏电的危险,他们只能通过厚厚的一本电缆走向图一点点摸索。大部队抵郑后,立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们组建了8支党员突击队、1支青年突击队,举行了授旗仪式,向灾情“宣战”。

洪水中,郑大第一附属医院受灾严重,洪水倒灌,电力中断,“就命电”告急。

一附院的抢修内容是安装两台600千伏安箱变和铺设电缆。那天空气湿度100%,现场抢修人员的衣服没多久就湿透了,但大家仍一丝不苟、争分夺秒地工作。经过连续7小时作战,7月25日22时30分,“唰”地一下,急诊大厅内灯火通明,急救中心、发热门诊、核磁中心先后恢复供电。一时间,急诊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7个昼夜10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抢险队伍共完成52条线路、43个小区和2所大型医院的送电,用“廊电速度”点亮了2.29万户居民的灯火。这是廊坊供电公司援豫抢险队交出的答卷,而我们收到的32面锦旗、6封感谢信,是对这份答卷的最好评阅。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范晶晶

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

我叫范晶晶,曾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现在是廊坊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医院首批支援湖北武汉战“疫”青年突击队的一员。

思绪回到庚子年那个不同寻常的春节,看到手机上关于疫情愈演愈烈的消息,我便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2天后,援鄂医护人员名单出来了,我如愿入选。那一刻,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觉得我的青春很值得。

到达武汉后,我们很快被分配到武汉江岸方舱医院。负责人培训时曾说:“我们的方舱医院非常重要,会起到切断传染源的作用。武汉赢则湖北赢,湖北赢则全国赢。”这些话让我深感自己肩上沉甸甸的。

在方舱的日子里,克服众多的生理问题,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巨大挑战。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让人感觉呼吸困难,汗水很快浸湿全身衣物。由于防护物资短缺,穿脱防护服浪费时间,进舱前我们都会不吃不喝,避免中途出舱,浪费防护服。

2020年2月20日,我所在的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终于迎来了第一名治愈患者出院。我们都发自内心为他高兴,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3月2日,我们被临时抽调到武汉市第七医院执行任务。武汉市第七医院,是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我们离危险更近了。在重症肺炎病房里,三层外科手套和护目镜带给我们安全感,也带来诸多不便。护目镜下朦胧的视线,三层手套后模糊的手感,使得扎针这个平时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每次扎针我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让他们多受一点苦,每次扎静脉、扎动脉,都是一气呵成,准确无误。

3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患者出院,也迎来了我们回家的时刻。一切似乎回归平静,但是我知道,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武汉的“抗疫精神”就像一枚永不褪色的精神勋章。拿着这枚看不见的“勋章”,我回到了廊坊,回到了我的本职工作岗位。

未来,我将更好地提高和充实自己,加强学习,开拓视野。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廊坊”作出积极贡献!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杨圆明

新奥人的聚变梦

我是新奥聚变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师杨圆明。现在,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廊坊,构筑着造福社会的聚变能源梦想。

2019年8月,我们自主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中等规模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新奥玄龙。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国外同行两三年的工程量,创造了全球聚变界的奇迹!

两年来,新奥聚变玄龙装置已经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如今,电流驱动效率已经创造了172kA的世界记录,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获得了国内外聚变学术界与工程界的一致赞誉!

新奥开展聚变研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2018年初,我正式受命组建聚变团队,开展紧凑型聚变的研究与探索。初期,我们面临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通过举办国际会议、邀请专家报告、举办workshop,我们与国内外专家深入讨论研判,最终锁定了低环径比的球形托卡马克路线。我们的设想是: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成果,以发展紧凑型聚变技术与中间应用为核心,采取创新驱动战略,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尽早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化。

新奥聚变团队,最让我骄傲的就是具有极强的执行力,一旦路线确认,就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为了尽快搭建起研究实验平台,我们的科研人员只争朝夕,拼搏奋战。在廊坊开发区新奥科技园,后勤人员都知道,聚变实验办公区的灯永远都是亮着的。在我带领的团队中,有人刚刚完成装置设计图纸,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市场调研;有人连续出差,途经家人所在的城市,过家门而不入;有人驻厂做现场技术指导,一待就是几十天,吃住在一线。在组装调试过程中,大家分组倒班,昼夜不歇。在试验过程中,因2020年春节发生新冠疫情,好多人隔离在单位不能回家过年,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实验和模拟任务。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李影 刘国强

激情“中交蓝” 铸就临空梦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建设人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如果把廊坊临空经济区比作一个“强磁场”,置身其中,会不自觉被这里的氛围带动。这是临空经济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我们“中交人”为临空经济区建设努力奋斗的写照。

我们与临空经济区建设结缘,还要与一个年轻人大胆的决定说起,那就是我们中交一公局集团廊坊分公司的总经理李健。2019年9月,正值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蓄势待发,临空经济区需要为首批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修建一条长3.5公里的临时路。10天,在一片荒野荆棘中修建一条3.5公里的临时路,在各单位觉得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他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面对大家疑问,项目经理李健解释:“能不能进入临空经济区建设,啃下这块硬骨头是关键。”因为那时我们中交一公局集团在廊坊市场立足不到一年,在众多建设单位中,并不突出。如何让业主了解我们,如何在其他单位中脱颖而出,李健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0年年初,疫情来势汹汹,瞬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了远在陕西蓝田探亲的项目支部书记韩江伟的心。项目部还有留守人员,他们的安全怎么办?临空路网项目部的临建工作能不能按期完成?临建完成以后的施工材料、人员如何解决?他心里百转千回,想过无数个解决办法。面对家人的劝说,他毅然决定要尽快回到项目部。农历正月初六,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踏上了回项目部的路途。

“守门员,守的就是足球场上的底线。”这是电影《西虹市首富》里面的一句台词。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都有类似于“守门员”一样的人,他们守的是原则、是底线。质检部的赵军义就是这样一个人,别看这是个1994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对工程质量检查可是一丝不苟。

面对质量问题,他从来没有“打折”的余地,一条细细的裂缝、一个小小的气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灰缝不饱满、勾缝不严实,这些边角问题也别想在他那里过关。他说,抢工期并不是出现质量问题的理由。越是工期紧,越要注意质量,质量是企业品牌第一生命,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中交人”的形象。他就像一个守门员一样,严把着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卡。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吴怀芹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我叫吴怀芹,今年77岁,三河市燕郊二街人。

1982年春天,我们全家五口人由三河县城搬到燕郊二街时,可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一贫如洗。但我们处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为了生计,我开始经商。

1985年夏天,我和商友们去保定市买布头,谁知天公不作美,半夜雷电交加,雨越下越大。当时我的三个孩子独自在家,老大13岁,二女儿11岁,小儿子才7岁,我恨不得插翅飞到家里去。第二天晚上十点我赶到家,发现家里大门敞开着,院子屋子黑漆漆一片,静得没有一点声息,三个孩子全有气无力地躺在炕上。一见是我,孩子们都扑过来嚎啕大哭。原来,临走时留的饭早已吃完,三个孩子已经一天多没吃东西了。这件事给我前进路上增加了动力,决心一定要摆脱贫穷,使我家日子越过越好,孩子再不能这样苦下去了。

在当下这个新时代,我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我这个农村普通老太太,先后写了《我的人生路》《迟到的春天》《旅游漫记》《戏剧式的女人》这四本书,就是想通过我的真实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我是实践者!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王庆超

万物智慧互联 催生社会蝶变

我是廊坊市数字经济行业的一名技术工程师,也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

回忆起上中学的时候,家住开发区的我与数字产业有了近距离接触。那是2005年的一个春天,华为公司决定将北方产业基地定址廊坊,而后,润泽、富士康、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在廊坊聚集。这让我意识到廊坊数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也了解到数字产业的发展能为生活带来转变,从此便萌生了参加数字化相关工作的想法。

今年在得知廊坊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实现“数字廊坊”目标提档加速时,我欣喜若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就能360度无死角、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巡查,早发现、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仅进一次门、秒办多件事,持续用更精准、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让老人也能轻松办事;用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让企业与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实现一人一码、一企一码,通行全城;用一个平台聚集产业链、激活创新潜力、孵化特色企业,壮大城市经济实力;用强大的算力发掘数据波动中潜在的城市风险,注视每一个路口和信号灯,让道路读懂车流。

作为一名廊坊人,我憧憬着以后的衣食住行都能实现智能化,各种政务事项在网上就能办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办理、查询、缴费,不需要繁琐的流程;交通出行快捷通畅,实现车流、行人的智能通行;远程就医、视频就医触手可及……未来的廊坊是我们所期待的廊坊,也是我们技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我为廊坊许个愿 都为家乡点个赞

主讲人:赵春晓

群众留恋的泪花是最大的褒奖

孙书记要回去了。小枣碾村的村委大院一早就挤满了村民,孙书记一步三回头,举过头顶不停摇摆的手,难以驱散离愁和不舍。

孙书记名叫孙肖,是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总工程师,也是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村第一书记”。三年间,他让一个小村旧貌换新颜,自己也成为了乡亲们的“贴心人”。

时间回到三年前。初来乍到,有村民来找孙书记帮忙复印孩子的试卷,当孙书记将复印好的卷子交给他时,这位村民却掏出了一块钱。孙书记愣了一下乐了,说:“我们是大伙儿的勤务兵,打印试卷不要钱。”事情虽小,却被村民们看在了眼里。

二十多年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于公英从外地流浪到小枣碾村,嫁给了一位当地村民,随着丈夫的去世,她的生活成了问题。孙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当地派出所,为其办理了户口和身份证,而后又根据政策帮其办理了特困供养。如今,于公英住在幸福互助院,有人照料。乡亲们对这位“第一书记”又多了几分信任。

曾经,小枣碾村基础设施较差。村民接送孩子上下学因河道阻隔,极不方便。在孙书记的多方奔走下,最终由村民和孙书记所在单位的职工共同捐款,筹资五万余元建起了一座桥,孩子们上学的道路畅通无阻了。这座桥后被大家称作“民心桥”。

土地盐碱化曾是长期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搞地质出身的孙书记带领工作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寻求破解之法。一番探索后,孙书记发现盐碱地种植的草莓虽然产量小,但甜度高。2019年,孙书记积极引进企业发展草莓种植,盐碱地里果然长出了甜草莓,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草莓村”。如今,草莓园集种植、采摘、销售为一体,还建成了配套冷库,已成为村里标志性的产业。盐碱化的土地得到了合理使用,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实现就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上一篇:【百姓故事汇】廊坊故事走进河北电视台
下一篇:【百姓故事汇】杨东红:尽心尽力做病患的守护者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