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良是国网冀北大城县供电有限公司城区供电所职工。一个憨厚耿直的80后小伙儿,一名光荣的“131”志愿服务者,在为千家万户输送光明的同时,胸怀大爱,助困帮扶,播撒亲情。近年来,侯建良长期帮扶辖区困难用户李志地一家,护送其病重孩子就医,利用抄表收费机会探望老人,自己掏钱让原本以咸菜条为主打菜的一家人吃上新鲜的时令鲜蔬和肉……他用心、用爱、用行动温暖了一家人。
■与老人一家结缘
自2012年春天,侯建良在收缴电费时,经常看到一位右胳膊弯曲在胸前、脚步蹒跚、语言不清的老人来交费。就这样,他认识了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李志地老人。了解到老人家中情况后,侯建良开始主动到老人家里收取电费,并经常为老人做些维修线路的工作。
每次到老人家,侯建良总会看到笼屉里有金灿灿的窝窝头。他想,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吃粗粮,一定是李志地和老伴儿爱吃玉米面。可去的次数多了,侯建良才明白那窝窝头背后的真实情况。原来,两位老人均已年过七旬,李志地半身不遂已有六七年,老伴儿也患有高血压。女儿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改嫁后又遭家庭暴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依靠两位老人来照管。他们靠着每月230元低保金和亲戚邻居的接济生活。看到生活困难的一家几口,侯建良心里很难过,他下定决心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让饱受生活困苦的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失去父亲的孩子感受童年的快乐。于是,在老人家里,时常能看到侯建良的身影,打扫卫生、维修线路、陪老人谈心、陪孩子玩耍,还经常送些生活用品给老人。
■给孩子第二次生命
侯建良帮助这个家庭解决了很多生活困难,让这个家有了“依靠”。但真正拉近他们关系的是2013年3月发生的一件事。
2013年3月一个周六的傍晚,侯建良正驱车从老家返回县城,这时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了李大娘的求助声:“大胜两天不吃不喝,还总是吐,我看这孩子怕是不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娘,您别急,我马上去!” 放下电话,侯建良立即驱车赶往李大娘家,并把孩子送往医院。在医院里,侯建良抱着孩子跑上跑下做各项检查,帮孩子交付医药费。由于救治及时,孩子转危为安。
看着孩子逐渐好转,老人充满了感激,还专门请邻居代写了表扬信送到供电所。“如果不是小侯,我们大胜恐怕就熬不过去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才好。”李大娘说。
■我们是一家人
“大娘快80岁了,还是头一次过母亲节。”2015年5月,李大娘手捧着侯建良送来的蛋糕,老泪纵横,激动地说:“咱们虽没血缘关系,可你对大娘却如亲娘一般,这是大娘哪辈子修来的福啊!”
一天,侯建良去看望老人,正遇上两位老人捡废品回来。一问才知道,孩子看到其他同学吃冰棍,也馋了,老人们想捡破烂换钱给孩子买冰棍。侯建良看着老人白发上滴落的汗珠和孩子渴望的眼神,眼眶湿润了,抱起孩子说:“舅舅给你买冰棍去!”从此,侯建良经常来老人家,为他们带来时令鲜蔬和肉。
解暑的绿豆、清凉的西瓜、新鲜的五花肉……丰富餐桌的同时,更温暖了老人的心。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了老了,俺又多了个孩子!”
多年来,侯建良除了帮扶李志地老人一家,还用爱心温暖着身边人。为灾区、为贫困职工捐过多少款,他没有记录过;为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给老人们带去了多少欢乐,他没有记载过;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他没有统计过……
侯建良说,他将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记者手记
乐于奉献 温暖他人
高原
乐于助人精神的传承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成的过程。乐于助人精神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时代精神的创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座丰碑。侯建良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侯建良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和照顾,用实际行动帮助李志地一家人,把助人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大胜病危时,一家人陷入困境,侯建良的及时援助,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数年如一日,侯建良用持之以恒的小善,担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孩子”的责任,让年迈的李志地夫妇感受到真情。他也温暖着身边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他的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