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发挥我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客观需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折不扣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内因角度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技术体系和关联方式各不相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必然要求发展格局、发展方式随之变化。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更充分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外因角度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市场收缩,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这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对全球经济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调整发展格局,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便更好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内外因结合的角度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发挥我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条件和基础已经日趋完善。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已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从供给能力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从供求关系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国经济纵深广阔、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等优势,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经济发展战略的导向,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

所谓格局,从客观存在的角度讲,指的就是事物的样式或布局,即事物的外在呈现状态;从主观精神角度讲,指的是人们心态、思路或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发展格局指的是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安排,它是规划和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发展布局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提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间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国内大循环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则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动力。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致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贯彻好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扎扎实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新形势下,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必须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就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通各个循环环节中的“堵点”“盲点”和“梗阻点”。要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尤其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三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式的自我循环、自给自足,而是要依托国内大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了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四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且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也是确保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前提。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

五是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重新“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虽然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作者:韩振峰,系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实践新论】科学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下一篇:人民要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