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强调的重要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从总体上摆脱了“落后的社会生产”,但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各类消费品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显著提高,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也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新特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日益增长的需要表现出来。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更高、更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表现为提升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期盼,更表现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期盼,希望自身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人民要求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和要求机会公平,比如公平竞争机会、公平就业机会、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机会等。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实质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包括物质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总体上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多层次需要。从精神利益需要来看,不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还需要更加文明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尚。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涵盖了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以生态文明需要为例,人民需要青山绿水蓝天,需要良好的生活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为人民群众自身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更要提供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条件。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有新举措新作为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拿出新举措,付诸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

在继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需要和发展相互促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更加平衡和更加充分的发展来满足。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侧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筑牢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人民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更需要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指引,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价值观、文化观。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并对此作出具体的政策安排,回应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价值理念。我们要切实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责权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继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平安中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从人民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而汇聚起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周振国

上一篇: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内涵和要求
下一篇: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